色婷婷中文网,久久天堂av,日韩在线播放网址,国产午夜激情,色伊人久久,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野,久久久久av

遠景觀察 遠景觀察

遠景智庫發布《2021年湖南省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發稿時間:2021-08-12 03:59:55 來源: 瀏覽量:1579次

封面.png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2021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開局亮點紛呈,經濟恢復取得明顯成效,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近日,由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遠景智庫)承擔的《2021年湖南省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報告》正式出爐與發布。

三大亮點

六個著力

四個問題一個注意

五點建議


01

分析研判: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今年以來,湖南省圍繞到“十四五”發展規劃目標與工作任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系統思維,堅持目標引領,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呈現經濟發展良好態勢。其中有三個突出的亮點:

# 一是開放型經濟穩中向好。

2021年上半年,湖南省進出口總值2603.5億元,同比增長28%,連續9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6月份進出口501.9億元,創上半年月度最高值。高質量“走出去”,高水平“引進來”。1至6月,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41.6%,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9.5%。53家“三類500強”企業的77個投資項目落戶湖南。中歐班列助力長沙成為內陸開放的新前沿。上半年中歐班列(長沙)累計開行282列,同比增長超9成。中歐班列(長沙)開行量已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五,躋身全國“第一方陣”。隨著自貿試驗區政策紅利不斷顯現,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等一系列經貿活動持續牽引,我省開放型經濟各項指標將延續增長態勢。

# 二是實施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上半年,湖南堅持將抓項目、穩投資作為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抓手,分批次集中開工重大項目,3月1日,湖南省首次采用視頻連線、云端同步形式,在14個市州同時進行總投資7428億、年度計劃投資2730億的1248個項目。6月下旬,再次分批集中開工重大項目1366個,總投資571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788億元。這些項目中,既有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也有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現代物流等產業發展項目,還有養老育幼、保障性住房等社會民生項目和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洞庭湖水環境治理等生態環保項目。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的同時,更突出激發民營企業生機活力,社會投資占比均在80%以上。1-5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2.9%,高于全國0.3個百分點,比2019年上半年增長18.2%;兩年平均增速為8.7%,比前5月加快0.3個百分點,呈現持續穩定恢復態勢。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7.4%,增速比全部投資快3.9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0.5%。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9.7%,增速比全部投資快16.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6.6%,增速比全部投資快3.1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0.1個百分點。

# 三是資本市場融資能力大幅增強。

截至7月18日,今年全省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首發上市融資61.14億元,首發上市融資額居全國第7位、中部地區第1位;目前全省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121家,居全國第10位、中部地區第2位。此外,還有7家企業已過會,10家企業在審,31家企業正在輔導備案。

2021年,全省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態勢。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省上半年生產總值21666.50億元,同比增長11.7%,兩年平均增長6.4%,比一季度平均增速高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92.10億元,增長7.8%(上年同期增長2%),兩年平均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8126.74億元,增長11.4%(上年同期增長1.6%),兩年平均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11947.66億元,增長12.5%(上年同期增長0.9%),兩年平均增長6.5%。總體來看,湖南全省經濟上半年保持穩中向好的勢頭,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平穩趨優,為下半年奠定堅實基礎。


02

分析研判:“三高四新”初顯成效

湖南省2021年重點圍繞打造“三個高地”、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開展工作,具體成效如下:

一、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搶占產業制高點

上半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1%(上年同期增長1.9%),兩年平均增長6.9%。重點行業中,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和電子信息制造業分別增長29.7%、23.8%和28.1%。以湖南三安半導體項目為代表的一批“含金量”“含新量”高的項目,正助力湖南搶占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為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注入強“芯”劑。

二、著力打造高新技術高地,高新產業實現增長

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2%;1-5月,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50.3%。今年來我省著力推進“七大計劃”,啟動十大技術攻關項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芙蓉人才行動等全面提速;首次設立社會化出資項目,立項41項,撬動社會資金3億余元,全面增強創新驅動力。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截至6月22日,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15.65億元,同比增長171.43%。1-5月,評價入庫四批599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8成以上。1-5月,全省園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8826.34億元,同比增長23.2%;兩年平均增長10.6%;全省園區實現利潤總額963.26億元,同比增長25.7%;1-5月,全省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15.14億元,同比增長18.9%;其中,產業投資2956.43億元,增長22.9%,比全省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快4個百分點。

三、著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營商環境承接力推深做實

招商引資“黃金十條”、外貿高質量發展、落實中非合作八大行動打造中非地方經貿合作新高地等政策舉措相繼出臺、精準實施,為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提供強有力支撐。6月1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揭牌,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工作開啟新征程。截至5月底,湖南自貿試驗區121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實施65項,形成一批制度創新經驗;321項落實舉措已實施220項。1-5月,湖南省進出口總值2111.2億元,同比增長25.9%,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平均值增長36.6%。高質量“走出去”,高水平“引進來”。1-5月,全省實際使用外資9.7億美元、增長69.3%;實際到位內資4349億元、增長32.4%。53家“三類500強”企業的77個投資項目落戶湖南。中歐班列助力長沙成為內陸開放的新前沿。上半年中歐班列(長沙)累計開行282列,同比增長超9成。中歐班列(長沙)開行量已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五,躋身全國“第一方陣”。隨著自貿試驗區政策紅利不斷顯現,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等一系列經貿活動持續牽引,我省開放型經濟各項指標將延續增長態勢。

四、著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共享包容增長

2021年上半年,全省移動互聯網產業實現營業收入927億元,同比增長31.3%。2021年,一季度,全省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21.3億元,同比增長29.2%;其中軟件業務收入70.6億元,同比增長21.5%。一季度,全省主要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工業APP超過7800個、微服務組件超過330個、微服務接口超過550個,連接工業設備超過290萬臺,平臺線上注冊用戶超11萬,平臺撮合的交易額累計超600億元。

#一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2021年上半年,全省新建5G基站5838個,累計建設5G基站34396個。湖南湘江新區的5G+車聯網“雙百工程”全部完成覆蓋。我省繼續發布“數字新基建”100個標志性項目,項目總投資216.06億元。

#二是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加速突破。湖南智慧眼研發的指靜脈識別系統可在0.01秒內快速識別訪問對象,連續3年在全球指靜脈算法挑戰賽上奪得冠軍。麒麟軟件研發的新一代自主創新操作系統產品“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榮獲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金獎。

#三是互聯網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制造業數字化軟件支撐能力持續增強,至3月底,全省工業App約達1.95萬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催生新動能,鐳目科技成為冶金測控行業領域龍頭企業,其部分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5%。

#四是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全省發布了10家2021年度省級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服務支撐機構。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長沙)網絡安全測試認證中心啟用。86家省移動互聯網重點企業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2.5億元,同比增長38.1%;吸納就業人數超6.5萬,同比增長33.9%。安克創新上榜《2021數云·胡潤大消費民企百強榜》,以560億元價值居第37位。

#五是產業集聚發展,園區呈現專業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態勢。一季度,全省10個省移動互聯網產業園集聚企業總數達9034家,同比去年增長15.6%。長沙高新區將投資349億元建設數字經濟網絡安全軟件智慧城,力爭3年增加15萬數字經濟就業人才。

五、著力彰顯我省在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中新擔當

2021上半年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經濟運行開局良好、恢復勢頭持續穩定,主要指標呈現明顯回升態勢。一季度各省市地區生產總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湖北同比增長58.3%,浙江、江蘇、安徽、江西、重慶等地同比分別增長19.5%、19.2%、18.7%、18.4%、18.4%,超過18.3%的全國平均增速,上海、貴州、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同比分別增長17.6%、16.1%、15.8%、15.3%、15%。可以看出,湖南與其它區域相比,經濟總量與發展速度都存在差距,區域協調發展程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從內部來看,比較優勢有效發揮,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除長株潭地區外,生產總值比較均衡。2021年第一季度,全省四大區域中,長株潭地區、湘南地區、湘西地區和洞庭湖地區GDP分別為4369.72億元、1958.83億元、1671。63億元和2246.19億元。

六、著力推動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是農業生產總體穩定,農業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步伐。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上年同期增長2.2%),兩年平均增長4.9%,比一季度平均增速高2.6個百分點。糧食生產形勢較好,夏糧產量45.2萬噸,增長4.7%。蔬菜產量1640.63萬噸,增長4.1%;油菜產量230.25萬噸,增長0.7%。生豬生產持續恢復,生豬出欄2980.3萬頭,增長35.2%。6月末,生豬存欄3952.1萬頭,增長32.4%。

#二是農業品牌建設力度顯著增強。截至4月底,全省有效使用有機食品標志產品總數245個,居全國第二位;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產品總數2786個,居全國第五位。

#三是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迅速。7月9日,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10個特色產業小鎮名單。湖南省級特色產業小鎮達60個。經省委、省政府認定的特色產業小鎮達50個,其中工業小鎮15個、農業小鎮15個、文旅小鎮20個。2020年,50個特色產業小鎮總產值超1600億元,稅收超35億元,就業人數近60萬。特色小鎮成為我省縣域經濟的金字招牌。

#四是農村民生建設穩步推進。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5元,增長14.1%,完成行政村通組光纖工程522個。截至6月全省累計改(新)建農村戶廁300多萬戶,新建農村公廁2000余座,在1300個村莊推進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同步治理示范。全省93.8%的行政村對生活垃圾進行了治理,122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49.8%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洞庭湖區域所有鄉鎮和湘資沅澧干流沿線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建制村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 64.2%,全省累計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6757個,認定省級及以上綠色村莊1.98萬個。


03

問題與建議:

經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遠景智庫)調研發現,目前湖南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亟待提高的方面,請省委省政府重點關注,在下半年經濟運行調節中予以參考。

# 一是三大產業集群優勢明顯,但制造業總體規模偏小

湖南是全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全國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研發制造基地以及航空航天制造重要省份。但是,從制造業總體規模看,2020年末,湖南省規模工業企業資產總計31436.9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9%;實現營業收入38339.93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利潤總額2032.66億元,這三項分別比全國平均增速高出3.2、3.8、4.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8%,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12位、中部第3位。利潤總額僅為當年廣東省和江蘇省規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21.88%和27.60%,湖南只擁有3個萬億級產業集群,而江蘇擁有6個規模均居全國第一的萬億級產業集群,廣東則擁有10個超萬億或準萬億產業集群。

# 二是龍頭企業領先全球,但“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偏少

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進入全球前十強,鐵建重工、山河智能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五十強;中國中車連續十年位居全球行業第一,中車株機、中車株所是國內前五強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衡陽特變電工的變壓器產量及營收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三。但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制造業隱形冠軍企業名單,湖南只有12家,排名全國第12位,數量落后。湖南制造業中“隱形冠軍”“獨角獸”“瞪羚”等“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即是中車株所這樣的標桿龍頭企業,目前發展艱難。

# 三是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環境優化有待加強

近年來,我省“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政務服務便利化不斷提高。但一方面,隨著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快速發展,一些地方政府還沒有及時轉變觀念,仍然固守傳統思路辦法、政策舉措,難以適應先進制造業發展新要求和“三高四新”戰略的實施,特別是各級政府中懂經濟、會運營、能創新領導干部太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營商環境“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的建設質量。

# 四是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城鄉信息有待暢通

目前我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順利推進,但尚未形成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的“氣血”,存在城鄉信息要素交融不活、城市資源下鄉阻礙大等問題。

另外,按照一般預算收入指標評價標準,近日中國十強省份出爐,中部省份河南、湖北、安徽入圍,湖南暫時出局。總體來看,湖南經濟總量排名第三,增速排名第五,增量排名第四,處于中等偏后的位置,未能跑贏全國,而且有可能被安徽趕超,上半年安徽省的GDP,不僅是增速、增量均超過湖南,而且二者之間經濟總量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這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基于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緊盯發展目標,處理好“三種關系”

一是科學謀劃好“三高四新”戰略頂層設計與區域分工的關系。在推動長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區域板塊協調聯動發展的同時,各地市應依托自身特色優勢精準制定發展規劃,細化優化發展目標;二是有效平衡好疫情經濟機遇下加“長板”與補“短板”的關系。面對疫情帶來的行業快速成長需強化底線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短板弱項,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三是規劃落實好“十四五”開局落子與謀長遠的關系。推動“十四五”規劃與各類專項規劃相銜接,各項工作舉措與國家具體部署相對接,高水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制定的發展定位。

二、突出項目支撐,壯大市場主體,培育新動能

加快健全有利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重點領域,謀劃推進一批立足長遠、關系全局的重大項目,形成“投產一批、續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夯實打造高地基礎,增強高質量發展后勁,爭取做強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推動高成長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強化長株潭引領作用,加快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全力加強培育發展新動能,包括半導體、儲能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

三、優化創新體系,強化法規保障

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政策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推動工業“五基”發展,組織參與國家“揭榜掛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貢獻湖南力量。同時建立技術人才需求目錄,著力培養和引進一批緊缺急需高層次人才,搶占創新人才制高點。

圍繞構建“3+3+2”先進制造業體系,科學編制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系列專業規劃、重點領域規劃。在全國率先開展制造業立法工作,盡快出臺《湖南省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促進條例》。從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等方面出臺一批支撐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政策措施。

四、夯實開放平臺,加快區域合作

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等全國性試點示范平臺。建設技術創新平臺,梯度培育國家級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推動規則、規制、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高標準建設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建設中非經貿合作公共服務平臺、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建設非洲在華非資源性產品集散和交易中心,探索開展易貨貿易;切實加強開放平臺建設與聯動,強化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戰略協同,推動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與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經開區,湘潭、衡陽綜合保稅區等協同開放。

要進一步統一“大開放、大發展”的思想共識。對外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擴大對東盟開放、積極融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加強對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密切關注“東盟10+5伙伴協議”和“中歐貿易協定”“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對內向北共建長江經濟帶、向東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向南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向西密切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作、向西南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沿京廣、滬昆、渝長廈通道的三大經濟發展帶。

五、打造數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從供需雙側疏浚城鄉要素聯動活水。充分利用政策、土地、水電、交通、生態等基礎要素與資源稟賦,推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的推廣應用,確保其真實性,實現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標準化控制和管理。二是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業務協作協同和信息共建共享,以打破時空限制和“信息貧困”瓶頸,準確把握真正的市場供需關系。三是推動農村數字化、信息化轉型。統籌規劃鄉村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打牢信息化基礎,統籌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加快提升硬件建設和軟件應用水平,用信息化手段突破和解決鄉村建設發展難點。


*本文版權為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
(遠景智庫)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文本標簽:

上一篇: 北冰:政協委員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

返回
列表

下一篇:北冰、蔡文健:關于推動環洞庭湖區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