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中文网,久久天堂av,日韩在线播放网址,国产午夜激情,色伊人久久,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野,久久久久av

遠景動態 遠景動態

湖北衛視專訪北冰: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內部如何加強產業協作

發布時間:2021-06-04 05:54 瀏覽量:2039次 發布者:本站

 加強汽車產業融合一體化優勢互補。

 加強科技創新前瞻布局,三省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編者按】全國兩會上,“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高頻熱詞,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團不約而同就“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建言獻策。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一帶一路”等多個國家戰略的重要承載地和交匯點,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如何把長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建議將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有何背景和理由?湖南湖北有哪些共同發展的機遇,在產業合作方面有哪些優勢,還有哪些方面可以協同發展?


3月15日,湖北省黨政代表團來湘考察之際,湖北衛視記者杜瑞雪一行來到湖南省遠景智庫,就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內部如何加強產業協作的問題,采訪了經濟學者、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冰。


微信圖片_20210604175132.png

3月15日,湖北衛視專訪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冰。圖/湖北衛視



01

Q&A 長江中游城市群

區域內部如何加強產業協作




“十四五”開局之年,推進湘鄂贛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成為中部崛起最有力的脈動。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借助交通區位優勢,湖北湖南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方面,正依托各自優勢,加速取長補短,協同發展。


湖北衛視:湖北,是各主機廠家競相爭奪的糧倉市場之一,長沙企業如何看待制造大省湖北的市場機遇?

 

北冰:截至2020年底,長沙擁有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和專項項目27個,市級以上智能制造試點企業668家。株洲獲評國家智能制造專項9個,成功創建省級示范企業(車間、工廠)20個,創建市級智能制造試點項目61個。湘潭擁有國家級智能制造項目1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5個、示范車間8個;市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車間、單元)40個。湖北是我國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是中國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材料工業以及汽車、船舶、裝備制造等產業優勢突出,面對湖北市場,長沙企業正在充分發揮裝備制造、軌道交通產業優勢,在武漢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建設長江黃金水道和中游城市群重要交通通道中搶占市場。下一步,還將一手抓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智能化培育,搶抓產業互聯網特別是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著力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結合湖北市場需求,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湖北衛視:針對長沙當前重點發力的智能制造領域,在產業對接、產業鏈融合、產學研協同等方面,與武漢、或湖北,有哪些合作?

 

北冰:長沙擁有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鐵建重工等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是全球唯一擁有4家世界工程機械50強企業的城市,堪稱世界級智能制造之都。株洲市軌道交通產業是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試點,已建成國家級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新能源電機工程中心、全球首個軌道交通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在軌道交通產業擁有絕對的產業優勢。湘潭在形成智能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1+4”特色產業體系之外,正在加快發展“兩新三電”:新材新能和電機電控電傳動。長株潭地區在裝備制造產業方面已經形成具有絕對優勢的產業集群。武漢光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制基地、全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在湖南深入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充分發揮長株潭地區、武漢兩地教育資源富集的優勢,在智能制造理論研究和產業實踐中加強產學研合作;長株潭地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培育集聚頭部企業、鏈主企業,與湖北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方面加強合作,推進產業鏈融合發展。在產業對接方面,長株潭智能制造產業要以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為目標,推動與湖北正在重點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產業深度融合。


微信圖片_20210604175108.png

 

湖北衛視:下一步,湖北與湖南還應從哪些方面加強產業協同發展?

 

北冰:未來,如果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功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成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城市群之后的區域發展“第五極”,湘鄂贛內部抱團將會更緊密,這也有助于承接國家重要產業轉移,吸納國家重要產業落戶。

 

我認為,就湖南湖北未來產業協同發展來說,一是要在合作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按照長江經濟帶產業布局的要求,圍繞提升產業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在產業鏈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開展協作,穩定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推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攜手打造一批世界級制造業集群。二是進一步強化產業合作的體制機制建設。要進一步打破行政建制約束、清除市場壁壘、統一開放市場。兩省應該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市場信息互通和信用體系互認,構建大融合發展格局。三是在產業規劃上要加強溝通協調,推動互補性發展。省際合作不是單向輸出,應是雙向互補。湖南湖北之間有很多錯位優勢,要加強溝通協調,挖掘巨大的合作空間。



02

牢記囑托 譜寫新篇

湖北衛視|走看鄂湘贛



3月18日,湖北新聞《近鄰相親多互補,產業協作共發展》。


“十三五”以來,鄂湘贛為代表的中三角,以全國面積的5.9%貢獻了全國GDP總量的9.4%,已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穩增長的戰略力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黃金通道”。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內部如何加強產業協作,今天的走看鄂湘贛,我們從一塊電池說起。


記者杜瑞雪:“不到一分鐘,升上20米的高空,在這樣的速度下,可以一邊平穩地喝茶一邊欣賞美景,滿杯的茶一滴都沒灑。而送我到高空的小伙伴,就是中聯重科的全新的高空作業平臺,搭載了最新的鋰電池系統,全程平穩舒適、無噪音、零排放。”


在位于長沙的中聯重科,這些高空作業平臺里的動力系統,都來自湖北企業。


中聯重科高空作業機械公司副總經理王建:“鋰電池最大的成本在電芯,一條產線大概投入10個億的樣子,作為我們主機廠來講完全沒有必要去做這一塊的投入,本身湖北的動力電池研發這一塊的基礎實力比較強,大家共享一個平臺,然后協同來發展?!?/p>


協同發展,是基于兩省在產業上的互補性,翻開兩省的“十四五”規劃——湖北,以電子信息、汽車裝備、醫藥化工為主;湖南,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天動力為主,主導產業的差異化發展,帶來了更廣闊的互補空間。比如,湖南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中聯重科,這款車載泵的底盤,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湖北汽車龍頭企業——東風。


中聯重科助理總裁黃建兵:“東風作為國內最大的底盤制造企業之一,不但在技術實力上有非常雄厚的支持,物流的成本上面遠遠要低于,超過500公里以上的這些其他的企業,當天就可以到達一些重要的物質。”


在湖南,以中聯重科為主的機械企業,有800多家配套企業,近三分之一來自湖北,盡管有質量、物流等優勢,但兩省之間的上下游合作,還遠遠不夠。比如,中聯重科的泵送產品,已經發展到80多種,但湖北企業的底盤,只能用于車載泵這一種。


中聯重科助理總裁黃建兵:“許多還是來自于進口的品牌,運送和物流過程中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如果東風能夠在底盤的優勢上繼續發揮,能進一步提高我們產品的競爭力?!?/p>


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如何在錯位發展中,提升產業合作的能級,共同邁向高質量發展,是協同發展的方向之一。


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冰:“長沙、株洲、湘潭都在汽車領域同步發展,我們在這些零部件方面相當一部分要依賴外援,實際上中間大部分都是在湖北或者十堰和武漢,如果說能夠加強兩城汽車產業融合一體化優勢互補的話,完全可以把我們的汽車產業做得更大。”


共建的想法,正在變成現實。眼下,華新水泥正在湖南冷水市,投資建設新型建材產業園,三一重工也加速在武漢的布局。武漢港發集團發起組建首個跨行政區域的長江中游航運企業聯盟,來自三省12個城市的114家港航企業和行政主管單位加盟。越來越多的產業合作,還在可預期的藍圖中——2019年年底,武漢長沙合肥南昌聯合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方案》,湖北的“十四五”規劃,也提出了“深化與湖南、江西等戰略合作,聯手打造裝備制造、汽車及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冶金、石化、家電、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優勢產業集群。


湖南省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處長胡軍:“我省裝備制造萬億級產業集群輻射帶動作用明顯,湖北在光電子信息、汽車、鋼鐵等支柱產業后勁足,可加速推進我省三一、山河智能、中聯重科,與湖北東風、武鋼等企業融合發展,通過項目引進、園區合作、飛地經濟等方式,共同建設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共同打造若干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03

颯!全球網紅廠房里藏著“湖北大腦”



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是總書記賦予鄂湘贛三省的共同使命。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全國兩會之后,湖北廣電派出多路記者全媒體探訪鄂湘贛,看中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早春脈動!16日,這一路記者來到了湖南省長沙市的三一集團“18號廠房”。


從制造到“智”造,是工業大省湖北湖南共同探索的考卷。邁向智能化轉型,如何取長補短,并肩攜手?


三一集團“18號廠房”,這個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總裝車間被全球業界稱為“最聰明的廠房”,有混凝土機械、路面機械、港口機械等多條裝配線,是工程機械領域內頗負盛名的智能工廠。


從去年8月完成達產后,燈塔工廠現在已進入穩產階段,在現場,記者最直觀、最明顯的感受就是高、美、快。


在這里,生產節拍越來越快,45分鐘下線一臺泵車,從一塊鋼板切割到一臺整車下線全部集中完成,幾乎每一個環節均可實現智能化生產,從訂單到交付只需20天。這樣的超級節拍背后,得益于AGV精準的臺套配送和智能化的生產調度系統,50多臺自動化物料運輸小車AGV,近20余條自動化產線,6大高度自動化作業島在高速運轉。


但小車怎么走最快?提供重要支持的技術“大腦”,有來自湖北的科研與生產力量。通過與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團隊在物流仿真調度優化系統的聯合攻關,廠房里的agv小車的路徑正加速優化,計劃調度排查,突破運行瓶頸,給出最優的調度策略,保證物流高效。


此外,在倉儲物流方面,工廠立體倉庫后臺的自動化配送系統也由華中科大與三一重工聯合研制,通過這套系統,三一重工打造了批量下架、波次分揀,單臺單工位配送模式,實現了從頂層計劃至底層配送執行的全業務貫通,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及準確率,準時配送率超95%。


在三一重工泵送事業部智能制造所所長饒有福看來,這樣的合作是兩省優勢互補的重要體現:“智能制造建設是個系統工程,是平臺加生態圈的建設,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助力,華科在前期的規劃設計排查這方面都是非常有優勢的,通過他們技術力量成就了我們智能物流的加速運轉,在我們這種工程化應用的環節這個平臺上,進一步有效地為他們提供場景應用,能夠做很多創新性的科研,從科研到應用,正所謂實現產學研用一體,未來智能制造里面,需要更加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目前,兩省間的創新合作成果仍有待提升。2016-2019年,上海、南京論文合作中心度位列全國第二、第三名,長江中游城市群僅有武漢一城入圍前十;中部城市間的創新合作成果與長三角還存在明顯差距。如何加速兩省在產學研上更緊密結合?


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冰看來,提升區域原始創新能力、構建長江中游科技創新共同體勢在必行。應加強科技創新前瞻布局。支持三省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一方面借助本地科研機構推動共性技術的研發,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另一方面鼓勵面向本地中小企業的技術溢出和產業鏈整合,引導地方產業集群的高端化和專業化。

相關新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