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04 05:54 瀏覽量:2039次 發布者:本站
“ 加強汽車產業融合一體化優勢互補。”
“ 加強科技創新前瞻布局,三省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編者按】全國兩會上,“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高頻熱詞,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團不約而同就“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建言獻策。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一帶一路”等多個國家戰略的重要承載地和交匯點,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如何把長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建議將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有何背景和理由?湖南湖北有哪些共同發展的機遇,在產業合作方面有哪些優勢,還有哪些方面可以協同發展?
3月15日,湖北省黨政代表團來湘考察之際,湖北衛視記者杜瑞雪一行來到湖南省遠景智庫,就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內部如何加強產業協作的問題,采訪了經濟學者、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冰。
3月15日,湖北衛視專訪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冰。圖/湖北衛視
01
—
Q&A 長江中游城市群
區域內部如何加強產業協作
“十四五”開局之年,推進湘鄂贛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成為中部崛起最有力的脈動。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借助交通區位優勢,湖北湖南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方面,正依托各自優勢,加速取長補短,協同發展。
湖北衛視:湖北,是各主機廠家競相爭奪的糧倉市場之一,長沙企業如何看待制造大省湖北的市場機遇?
北冰:截至2020年底,長沙擁有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和專項項目27個,市級以上智能制造試點企業668家。株洲獲評國家智能制造專項9個,成功創建省級示范企業(車間、工廠)20個,創建市級智能制造試點項目61個。湘潭擁有國家級智能制造項目1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5個、示范車間8個;市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車間、單元)40個。湖北是我國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是中國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材料工業以及汽車、船舶、裝備制造等產業優勢突出,面對湖北市場,長沙企業正在充分發揮裝備制造、軌道交通產業優勢,在武漢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建設長江黃金水道和中游城市群重要交通通道中搶占市場。下一步,還將一手抓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智能化培育,搶抓產業互聯網特別是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著力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結合湖北市場需求,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湖北衛視:針對長沙當前重點發力的智能制造領域,在產業對接、產業鏈融合、產學研協同等方面,與武漢、或湖北,有哪些合作?
北冰:長沙擁有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鐵建重工等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是全球唯一擁有4家世界工程機械50強企業的城市,堪稱世界級智能制造之都。株洲市軌道交通產業是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試點,已建成國家級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新能源電機工程中心、全球首個軌道交通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在軌道交通產業擁有絕對的產業優勢。湘潭在形成智能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1+4”特色產業體系之外,正在加快發展“兩新三電”:新材新能和電機電控電傳動。長株潭地區在裝備制造產業方面已經形成具有絕對優勢的產業集群。武漢光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制基地、全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在湖南深入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充分發揮長株潭地區、武漢兩地教育資源富集的優勢,在智能制造理論研究和產業實踐中加強產學研合作;長株潭地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培育集聚頭部企業、鏈主企業,與湖北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方面加強合作,推進產業鏈融合發展。在產業對接方面,長株潭智能制造產業要以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為目標,推動與湖北正在重點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產業深度融合。
湖北衛視:下一步,湖北與湖南還應從哪些方面加強產業協同發展?
北冰:未來,如果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功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成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城市群之后的區域發展“第五極”,湘鄂贛內部抱團將會更緊密,這也有助于承接國家重要產業轉移,吸納國家重要產業落戶。
我認為,就湖南湖北未來產業協同發展來說,一是要在合作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按照長江經濟帶產業布局的要求,圍繞提升產業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在產業鏈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開展協作,穩定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推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攜手打造一批世界級制造業集群。二是進一步強化產業合作的體制機制建設。要進一步打破行政建制約束、清除市場壁壘、統一開放市場。兩省應該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市場信息互通和信用體系互認,構建大融合發展格局。三是在產業規劃上要加強溝通協調,推動互補性發展。省際合作不是單向輸出,應是雙向互補。湖南湖北之間有很多錯位優勢,要加強溝通協調,挖掘巨大的合作空間。
02
—
牢記囑托 譜寫新篇
湖北衛視|走看鄂湘贛
3月18日,湖北新聞《近鄰相親多互補,產業協作共發展》。
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如何在錯位發展中,提升產業合作的能級,共同邁向高質量發展,是協同發展的方向之一。
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冰:“長沙、株洲、湘潭都在汽車領域同步發展,我們在這些零部件方面相當一部分要依賴外援,實際上中間大部分都是在湖北或者十堰和武漢,如果說能夠加強兩城汽車產業融合一體化優勢互補的話,完全可以把我們的汽車產業做得更大。”
共建的想法,正在變成現實。眼下,華新水泥正在湖南冷水市,投資建設新型建材產業園,三一重工也加速在武漢的布局。武漢港發集團發起組建首個跨行政區域的長江中游航運企業聯盟,來自三省12個城市的114家港航企業和行政主管單位加盟。越來越多的產業合作,還在可預期的藍圖中——2019年年底,武漢長沙合肥南昌聯合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方案》,湖北的“十四五”規劃,也提出了“深化與湖南、江西等戰略合作,聯手打造裝備制造、汽車及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冶金、石化、家電、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優勢產業集群。
湖南省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處長胡軍:“我省裝備制造萬億級產業集群輻射帶動作用明顯,湖北在光電子信息、汽車、鋼鐵等支柱產業后勁足,可加速推進我省三一、山河智能、中聯重科,與湖北東風、武鋼等企業融合發展,通過項目引進、園區合作、飛地經濟等方式,共同建設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共同打造若干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03
—
颯!全球網紅廠房里藏著“湖北大腦”
目前,兩省間的創新合作成果仍有待提升。2016-2019年,上海、南京論文合作中心度位列全國第二、第三名,長江中游城市群僅有武漢一城入圍前十;中部城市間的創新合作成果與長三角還存在明顯差距。如何加速兩省在產學研上更緊密結合?
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遠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冰看來,提升區域原始創新能力、構建長江中游科技創新共同體勢在必行。應加強科技創新前瞻布局。支持三省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一方面借助本地科研機構推動共性技術的研發,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另一方面鼓勵面向本地中小企業的技術溢出和產業鏈整合,引導地方產業集群的高端化和專業化。
相關新聞